记得是在今年三月份,中国两会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发出号召,“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工匠精神”
工匠,曾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铁匠、石匠等手工匠人以精湛技艺在传统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不可替代作用。然而,在过去三十年中,随着时代发展节奏的加快,这些工匠的职业感和自豪感失色不少。今天,到了“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品质”转变的时刻,蓦然回首,我们已经忘却了“工匠精神”好多年了。以今为始,我们不仅要重拾工匠精神,更要将它很好地传承下去,尤其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更需要工匠般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
鉴于此,在本期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播报中,请大家跟随慧聪工程机械网编辑记者小熊,一同去重点回顾,包括“工匠精神”在内及近期以来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的一些动态,针对每一个动态,我们会给予“慧聪解读”。除行业事件外,本期配套件产业播报同样为大家奉上“高端语录”、“慧访之声”、“推荐企业”和“慧配动态”等相关信息。
现在,就来欣赏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的这道【慧聪版】的饕餮盛宴吧!
一、“工匠精神”被普遍提倡,配套件产业将迎来精益制造时代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发出的这一号召,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同时,这是“工匠精神”第一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匠精神”被普遍提倡,配套件产业将迎来精益制造时代
同样,在两会结束后,留下了不少流行词和金句,而工匠精神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工匠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过大家都普遍认同的“标准答案”是: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有人笃信,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向高端的密码。
【慧聪解读】
几百年前,中国古代的杰出工匠营造出一片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今天,故宫依然以她独有的瑰丽多姿傲立于世。
年代更久远之前,中国工匠于北方的峰峦叠嶂上修筑起气势恢宏的万里长城。
今天,每一位游客仿佛都能“听到”,长城依然在“讲述”着自己的绝世无双。
这便是工匠的力量,更是中国自古以来工匠成果的积累。自今年中国两会后,“工匠精神”被各行各业普遍提倡,这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时隔三十年,工匠精神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的确,原来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制造,现在到了向“中国品质”和“中国创造”转变的时刻了,要想彻底实现这种“质”的转变,就需要那种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对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而言,提升设备整体品质的关键,在于工程机械配套件水平的高低,这也成为我国工程机械品质提升最大的瓶颈。因此,要想实现工程机械配套件水平及关键技术的提升,只有从配套件的研发制造各个环节实现精益制造,整体与细节并重,对品质要有近乎苛刻的追求,而这便是“工匠精神”。
二、徐工液压件高端盾构机油缸下线 助力上海地铁建设
近日,徐工液压件公司高端盾构机液压油缸批量下线。百余台油缸整装待发,身披鲜艳的大红花,即将驰援上海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志着徐工核心零部件成功开拓出隧道机械配套新领域,进一步加速了高端化、多元化的前进步伐。
徐工液压件高端盾构机油缸下线 助力上海地铁建设
据了解,此次徐工液压件交付的直径尺寸6.7米级的盾构机配套油缸,通过采用“超高压密封系统”、“环形微间隙焊接技术”、“传感器二次防水”等多项核心新技术,使油缸在具有高可靠性的同时,兼具更智能的工作特性,能够充分满足主机特殊工况的使用要求。为确保产品的及时交付,公司成立由营销、技术、制造等部门骨干成立专项跨部门协作团队进行定制生产,提高响应速度,攻克了多项技术和工艺难题,建立起完善的盾构机油缸研发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方案,仅用短短45天就完成了该项订单任务,赢得了客户的高度称赞。
【慧聪解读】
盾构机,因为其特殊的用途,被人称之为现代城市里的“巨形人造穿山甲”。以前,我国是没有能力制造盾构机的,更别说它内部的核心元件――盾构机油缸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装备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不仅有自己品牌的盾构机产品,而且连它的核心配套件――盾构机油缸都已经被攻克,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发展的又一次胜利。
责任编辑: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