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了首家在中国取得私募基金管理牌照的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牌照持有者。成熟的构架和必要的牌照让瑞银资产管理公司能够为在岸和全球客户提供广泛系列的服务。
香港--(美国商业资讯)--瑞士联合银行资产管理公司(UBS Asset Management)今日宣布,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已授予其外商独资企业(WFOE)瑞银资管管理(上海)有限公司(UBS Asset Management (Shanghai) Limited)私募基金管理(PFM)牌照。该牌照将允许外商独资企业向中国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提供在岸固定收益、股票和多资产私募基金。
瑞银资产管理总裁Ulrich Koerner表示,“中国是瑞银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增长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岸和离岸投资者心目中中国领先的资产管理商,并成为中国客户投资海外市场的有力合作伙伴。”
瑞银资产管理集团董事总经理兼亚太负责人Rene Buehlmann表示,“瑞银资产管理是首家拥有QDLP配额,并获得中国在岸市场PFM牌照的国际管理商。牌照的获得拓展了我们本土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完善了我们离岸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牌照的获得彰显了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的持续支持。”
他补充表示,“瑞银资产管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服务。自获得PFM牌照之后,我们能够在中国其他平台的帮助下,为在岸和全球客户提供广泛的服务。它还能允许我们与位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以满足其在中国的投资需求。”
2005年,瑞银资产管理与中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SDIC)成立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在岸共同基金产品。此外,瑞银资产管理于2011年在北京设立了外商独资企业瑞银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为另类投资提供投资管理和顾问服务。
瑞银资产管理中国策略及业务发展负责人董事总经理Aries Tung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自由化,我们预计本土投资者将借助广泛和不断扩张的传统和另类资产类别,在不同的地域实现投资的多元化。瑞银拥有良好的条件,来帮助他们打造这一资产组合,这些资产组合不仅拥有合理的回报潜力,还有助于分散不良风险。”
他还表示,“我们致力于在中国设立市场领先的私募基金平台,并辅以良好的本土基础设施、一流的客户服务和严格的风险管理。”
关于瑞银
瑞银向世界各地的富人、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以及瑞士的私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和解决方案。集团的运作结构包括企业中心和五个事业部:财富管理、财富管理(美洲)、个人和企业银行、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瑞银的战略建立在其所有业务的实力之上并着力于其擅长的领域,同时努力利用业务和经营地的骄人增长前景为股东带来具有吸引力且可持续的回报。所有业务均具有较高的资本效率并受益于其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
瑞银的业务已经遍及世界各地的所有主要金融中心。瑞银在54个国家设有办事处,约34%的员工在美洲,35%在瑞士,18%在欧洲其他地区、中东和非洲,13%在亚太地区。瑞银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约6万名员工。瑞银的股份在瑞士证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和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
免责声明
本新闻稿和其内容并未得到任何司法辖区的监管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的审核或注册,也并未发送至上述机构。本文仅用作信息发布,不应被视为直接或间接面向公众的用于购买或销售证券的要约或邀请。本新闻稿存在发布限制,而且仅限于在适用法律允许的司法辖区发布。本新闻稿并未就任何本文接收者依据任何司法辖区的法律收购证券权益的资质发表意见。
在未获得瑞银资产管理书面同意之前,不得使用、复制和再次发送或再次发布本新闻稿的任意部分。任何有关投资业绩目标、风险和/或回报目标的声明都不应被视为有关此类目标或预期将会实现或风险已完全披露的表述或保证。本新闻稿所含信息和意见基于我们认为较为可靠和善意的信息来源 ,但我们不会承担因任何表述不当、错误或删减所带来的责任。所有此类信息和意见取决于变化,恕不提前通知。本文中的一些评论基于当前的预期,并被视为“前瞻性陈述”。未来的实际业绩可能会与这些预期发生偏差,而且任何难以预料的风险或事件也都有可能在未来发生。本文表述的意见反映了瑞银资产管理在本稿发布之日的判断,公司没有义务因新信息、未来事件等因素,而更新或修改前瞻性声明。
敬请对本新闻稿持审慎态度。本新闻稿所含信息并非是建议,而且也未考虑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法律、财务或税收状况或任何其他方面的特殊需求。投资者应意识到,过去的投资业绩并不一定意味着未来的业绩。因此既有盈利的可能,也有亏损的可能。如果您对本文中的任何内容存有疑问,请咨询独立专业人士的意见。
所有数据和表格来源(如未另行声明):瑞银资产管理
© UBS 2017。主要标志和UBS都是瑞银的注册和未注册商标。保留所有权利。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阅:http://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70713005443/en/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联系方式:
UBS AG
Mark Panday(香港),mark.panday@ubs.com,电话:+852 2971 8221
Joanna Sin(香港),joanna.sin@ubs.com,电话:+852 2971 7950
Krystal Miller(伦敦),krystal.miller@ubs.com,电话:+44 207 901 5537
www.u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