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股市  有限公司  企业融资  009  创业  家电  电子商务  公司  服装  服务公司 

托起中国农业品牌梦

   2014-06-13 中国经济时报4930
核心提示:甲午年正月初三,央视七套农业节目主办了一台与众不同的“魅力农产品(000061,股吧)嘉年华”晚会,在这里,羊驼、矮马、金蝉花,成了舞台上抢眼的明星;金枪鱼、红米、蜜柚成了演员大腕歌唱的对象。
甲午年正月初三,央视七套农业节目主办了一台与众不同的“魅力农产品(000061,股吧)嘉年华”晚会,在这里,羊驼、矮马、金蝉花,成了舞台上抢眼的明星;金枪鱼、红米、蜜柚成了演员大腕歌唱的对象。


在市场上处于弱势的农民及其生产的农产品,为什么可以免费登上一刻值百万金的农业节目晚会呢?《每日农经》栏目如何架起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乡村与城市的桥梁?作为媒体,对“三农”的服务为何能如此到位?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改变了一群黑猪的命运


农产品的小生产,如何与变化无常的大市场对接,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新课题。许多时候,人们都强调信息的不对称,但信息如何才能对称,有时还需要用智慧的眼光和创新思维将两者对接起来。《每日农经》栏目与一群黑猪的“遭遇”,就颇具启示。


邓立新是《每日农经》栏目的编导,是他最早与一群黑猪“结缘”。他介绍,山东威海市养殖户曲宏宇身有残疾,就因为养了一群“烟台黑猪”,妻子离婚,经济破产,四面楚歌。


曲宏宇说,他最怕天亮,天一亮一群饿得嗷嗷叫的黑猪就找他要吃的,他却拿不出东西喂它们。四处求告无门,曲宏宇试着打电话向《每日农经》栏目求救。


一般情况下,个体户无饲料喂猪很难成为报道对象,但对每一个农民的请求,《每日农经》栏目领导都认真对待。经过分析发现,前几年,农民普遍喜欢养大肥猪,曲宏宇养的“烟台黑猪”却是当地的老品种,肚大、腿短、个头小、瘦肉多。当地人都知道这种黑猪,但却无人重视,几乎没有人饲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得健康。这种黑猪因为瘦肉多,很符合人们吃得健康的要求。于是,《每日农经》栏目派邓立新去拍摄曲宏宇和他的黑猪。


曲宏宇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专题播出后,杭州、吉林等地不断打来电话,其中大连一个养猪户开了五辆皮卡车找到我,要出400万元买断"烟台黑猪"。当地政府不让卖,并开始大力扶持黑猪产业。”


当年人们口中的“曲瘸子”很快成了“曲总”,并成为全国残疾人致富能手。更重要的是,曲宏宇挽救和保护了“烟台黑猪”这个濒临灭绝的品种。“烟台黑猪”先后成为山东省和全国的保护品种。曲宏宇去年养“烟台黑猪”3000多头,销售收入1500万元,威海市的“烟台黑猪”产业,现在已经辐射到四川、青海、贵州等十几个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只生产出大量的农产品是很难获得收益的,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今天,我国农民已经把大量的农产品变成了商品,但是品牌还不够广泛,品牌影响力不强,只有变为品牌农产品,农民收益才能更多更稳定。《每日农经》栏目准确地把握到了这一脉搏。


按照农民需求去创新


“烟台黑猪”现象,反映出许多农村或信息闭塞,或产业意识薄弱,或宣传不力,或品牌意识淡薄等,影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每日农经》栏目根据农村现实,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农民服务的路径。制片人周祚说,“过去,栏目主要报道种养品种的奇、特、新和致富信息,为农村致富做出了贡献。现在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扩大消费,还要在农产品和市场、品牌、消费、健康等对接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让节目有用、实用,才能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服务"三农"。”


《每日农经》栏目主编陈伟介绍,农民的困惑,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现在一方面有海量的信息,一方面农民又缺乏信息。这主要是农民需要准确、实用、系统、科学、对接市场和消费的产品信息,我们要把优质农产品科学生产的理念和过程展现给观众,实施信息引导。在节目形式如何表现上,《每日农经》栏目探索了外景主持人出镜的形式。农产品的生产现场怎么样?观众随着外景主持人的视角在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怎么样?外景主持人帮你现场品尝。城市观众说,这样的形式喜闻乐见,引人入胜。为了避免对生产和消费引导有误,《每日农经》栏目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了有1248名专家的专家顾问库。在节目选题申报时,编导就与专家沟通。在节目中,还有专家观点,力求科学引导农业生产和城市消费。


《每日农经》栏目还实行首席记者制度,三个月评选一次,拍摄经费向首席记者倾斜。所有播出节目,聘请第三方专家定期评比,优奖劣罚。栏目推广孙文艳说,栏目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节目预告、意见反馈、观众沟通、选题推荐等。创新的机制、内容和形式,促进了团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节目质量大幅度提高,收视率在央视名列前茅。


随着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许多农产品也开始试水电子商务。《每日农经》栏目主编赵国平认为,农产品最大的难题是销售,如果销售出问题,有的农民就有可能倾家荡产。不少农民在传统销售的基础上,开始涉足农产品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是一个新事物,农产品如何进入电子商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根据农民的需求,2013年12月22日,央视七套农业节目主办、《每日农经》栏目承办了“电商时代:品牌农产品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家谈活动。农业部、商务部、浙江大学以及京东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北京新发地等官员和名企高管集聚一堂,为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出谋划策。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总编辑赵泽琨表示,“农产品的增值更重要的是文化品牌建设的增值,央视七套和全国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都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媒体具备大众传播性和影响力,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商家,要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质量建设,同时也要加强跟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合作,树立品牌,推进电子商务。”


为了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每日农经》栏目连续四年承办“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晚会,在晚会上展播10—12个电视小片,共介绍10—12个农产品。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呢?


制片人周祚说,“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龙头,而农产品品牌又是促进销售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这一届"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活动,我们从播出过的众多农产品中选出20个产品。其中,10个产品在"魅力农产品嘉年华"晚会上现场展览,另外10个产品直接上晚会当主角。演艺明星来了,销售专家来了,健康美食专家来了,这些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傅玉祥认为,在塑造农业品牌过程中,需要搭建四个渠道——媒体、会展、融资和“走出去”,媒体是实现农业品牌的最重要的渠道。作为农业电视节目——《每日农经》栏目的宗旨是“引导消费、促进生产”,《每日农经》栏目成为中国权威农业信息发布的第一平台,肩负着重大责任,也埋下了发芽的种子。


冲在农村第一线


在广西的一座大山上,林木葱郁,骄阳似火,两个穿着防护服像宇航员模样的人正在拍摄马蜂,这是《每日农经》栏目的郑安平和王王月。郑安平说,防护服密不透风,身上大汗淋漓,时间一长,人就接近虚脱,汗水流进眼睛,几乎看不清拍摄目标。防护服的眼睛处有两个洞,必须戴着眼镜才能防止剧毒的马蜂叮蛰。硕大的马蜂很聪明,不断飞到眼镜上寻找叮蛰的缝隙,让人不寒而栗,真想后退几步不拍摄了,但还是坚持了下来。下山后,外景主持人王王月瘫坐在椅子上,脸色苍白,五官似乎都累得变了形,平时的优雅一扫而光。她哭了,对摄像记者说,“我要对着镜头说一段话!”


跑农业的记者不仅艰苦,有时还会面临危险。摄像记者郑安平说,有次拍摄斗牛,为了拍近景,他和时任编导的陈伟就去了斗牛场地。两头牛正在拼命抵牾,其中一头牛,可能力不从心,突然,牛头一甩要向后跑,牛角正向郑安平刺来,他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牛角,另一只手举起摄像机,躲过了尖利的牛角,他和在身后保护他的陈伟却重重地摔倒在地。


这期节目播放时,创下央视七套农业节目最高收视率。农民下田,摄制组也下田;农民下塘,摄制组也下塘,农民进猪圈,摄制组也进猪圈,这是每个《每日农经》栏目记者采访工作的基本功。记者有时乘飞机回北京,鞋上、衣服上常常沾着泥土,与首都机场的富丽堂皇形成强烈反差,甚至不断进出猪圈、羊圈的摄像机上,都带着一股特殊的味道。


《每日农经》栏目沟通城乡,一头连着农产品生产,一头连着市场。要让城里人全面了解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安全情况,就需要记者肯吃苦,深入一线生产现场,拍摄出农产品的特色。山东济阳县有家养猪场,别出心裁地训练猪跑步、跳远、游泳,增加运动,使猪多长优质瘦肉。摄像记者蔡向上为了表现这些特点,在拍摄猪下水游泳的镜头时,他自己先跳进猪平时洗澡游泳的池塘里,在漂浮着脏污的水面上,专心地拍摄猪仰头甩耳下水游泳的瞬间。


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有时需要用品尝方式向观众展示,这就要求外景主持人必须亲口品尝。记者只得克服恐惧,品尝蜈蚣、活蝎子,甚至是令人恶心的蝇蛆。平时连毛毛虫都害怕的女外景主持人也不例外。品尝过毒蜘蛛的王王月说,“想到工作和责任,就不害怕了。”记者孙志鹏记得农民见到他们常说,你们的节目好看,管用。有个农村大娘,见了女主持人惊奇地问:“你们城里姑娘,咋比俺农村闺女还胆大呢?”


“农民的需求和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关注点。”据介绍,前几年传言桔子生虫,造成南方的桔子大量积压。《每日农经》栏目除了紧急派出记者实地报道外,还出钱在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买了一万斤桔子,记者和市民一起品尝,并拍成节目播出,使谣言不攻自破,为果农挽回了巨大损失。


去年五六月份多地发生禽流感,人们谈鸡色变,不敢吃鸡,更不敢靠近养鸡场。记者刘畅说,他们的摄制组到广西等地,直接进入养鸡、养鸭场拍摄,做了三集《爱禽时刻》播出。记者们以勇敢的行动向人们证明,管理规范的养鸡、养鸭场是安全的,吃鸡肉和鸭肉也是安全的,这帮助农民减少了禽流感造成的损失。


成为农业品牌塑造的一个角色


《每日农经》的记者为塑造农产品品牌而上下求索,去聆听一个又一个农产品的故事。他们为那些“土里掘金”、“苦中求财”、“水里捞金”、“沙里淘金”的生产经营者,捋捋思路、算算精细账、道一声好!翻遍史书古籍找寻一棵神草石斛的踪迹;静静蹲守,在寒冬的深夜捕捉冰葡萄上冻的瞬间;为山里百姓的炉灶添一把柴草,记录下原汁原味云南灰棕的烹饪方法。在山中寻觅人间美味;最好的厨艺不如找到最好的食材;让老家味道“跃然纸上”,勾起的是一段段乡愁,保留了那一抹最浓重的中国情怀。


《每日农经》栏目创办10年来,已经报道了3000多个农产品。在生产上,不断寻找新的理念和方式;在产品上,力求找到独特的卖点。通过镜头把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品质、营养性能、安全情况,再经过外景主持人、农业专家,生动权威地向城乡居民介绍,《每日农经》栏目传播农产品信息,树立优质农产品品牌,让消费者吃着放心,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


大红袍茶叶多年前贵得离谱,一小袋茶叶卖几千元,《每日农经》栏目派出记者进行探究。记者去不是曝光,而是从农民的利益出发,从6棵大红袍树讲起,带着观众去了解大红袍良好的生态环境、精良的制作工艺等。这让更多的观众知道了大红袍,扩大了市场。


陕西省看到大红袍茶叶节目良好的播出效果,便派出省农业厅副厅长来到《每日农经》栏目组说,你们给大红袍做了那么好的报道,给我们汉中仙毫也做一个这样的宣传吧。安徽六安瓜片茶叶,在此前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每日农经》栏目都让他们如愿以偿。栖霞苹果、眉县猕猴桃、洪泽湖螃蟹、宁夏黑枸杞等,只要对农民增收有利,对城市消费有益,无数的农产品,不用花一分钱,都可以得到宣传。而对农民无益的事情,则坚决不予报道。记者邢堡任说,栏目组记者有次被湖北某市邀请去拍土元养殖,到了一看,是一个炒种的公司,记者向领导汇报后决定返回。摄制组宁肯贴路费无功而返,也不做“帮凶”损害农民利益。


对于民族地区的农民致富项目,《每日农经》栏目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宁夏盐池滩羊肉质细嫩,羊毛是惟一可以做裘皮的品种,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因为缺乏宣传,滩羊只能在当地销售,走不到外面的大市场。《每日农经》栏目从滩羊的历史、品质、独特性等特质,报道了3次,使滩羊产品得到广泛传播,为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立下一份功劳。


《每日农经》栏目的记者为一个个农产品撰写品牌的故事,不经意间也成为了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就这样,《每日农经》为塑造中国农业品牌梦一直走在路上。


今天的《每日农经》栏目,已经不局限在只研究电视新闻专题的编采技巧上了,她与时俱进,给自己定下了提高服务标准、传递正能量、提升对农产品全产业链条的精确服务的目标,不断在为塑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中国农业“创品牌、育品牌”的意识,加快区域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而努力,以推动我国农业品牌战略的快速实施。 
 
本文导航:
  • (1) 托起中国农业品牌梦
标签: 农业品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合作  |  付款方式  |  使用协议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