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4月8日举行的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称“马斯克不会成为汽车业的乔布斯,特斯拉也不会成为汽车业的苹果手机。”他透露,北汽最迟明年年底将推出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产品。
这番话从徐和谊嘴里说出来并不突兀,至少有两个新闻与这番讲话有着联系,第一个新闻是到三月份刚刚挂牌的北汽新能源股份,原本隶属于北汽股份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升级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规模也将随之扩张,计划在2015年生产B级、C级等高端电动汽车。
明年准备生产中高端电动车,这么急迫的事情,肯定需要与当下的“计划中的竞争对手”发生点“口水战”,这和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不是问题,市场才是问题。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的讲话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新闻是4月3日,北汽集团透露出来的拟将海外并购的消息,4月3日,北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准备从欧洲或者美国收购一个“中至高端品牌”。北汽国际总裁兼党委书记董海洋宣称,由于北汽自主品牌在海外知名度较低,因而北汽在全球市场破局需要较多时间,而收购海外品牌则是一条捷径;并且现在已经取得一定进展,“我们已经有了多家候选。”
这个时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特斯拉没有自己的汽车底蕴,然后联合莲花等合作,而其它核心部件也多是供应商提供,这样的产品走出来受到了追捧,北汽现在有着类似的境况,并购中高端品牌,然后生产中高端电动车产品,这是利用特斯拉模式和特斯拉竞争么?
此前谈到过这个方面的内容,特斯拉目前境况有三点:商业模式、产品定位以及集成技术,商业模式是最大亮点,北汽与其竞争,如何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北汽产品定位如何与特斯拉竞争?
报道称,北汽新能源股份产品规格在纯电动续驶里程200公里,2015年主打的B级车和C级车,此后会逐步延长至300公里和400公里的续驶能力,今年北汽新能源的销售目标是2万辆。商业模式没有看出太多端倪,和众多新能源制造商一样,将自身的产品和一些比较时髦的互联网名词联合在一起,利润“云服务”、“车联网”、“与手机等电子消费品连接”等,并且区分了三个不同群体的客户,包括“个人用户”、“出租车用户”、“公司用户”,同时提到了有可能的产品租赁服务。
特斯拉汽车产品定位比较单一,私人消费着,产品价位是未曾加价的七十余万的价位,仍然让众多的自主汽车品牌望而却步,北汽作为自主汽车企业,特别是刚起步的自主汽车企业来讲,能够主动站起来挑战炙手可热的特斯拉汽车企业,应该对其勇气给予嘉奖。但是在产品价格定位上,可能二者未必属于同一竞争阵营。
第二、北汽尚需一个运作高手去操盘高端电动车。
中国不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这个世界上更不缺少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此前多次谈到特斯拉汽车的成败,其中比较明显的一条是,其善于营销的商业模式,以及其传奇的创始人履历,成就了其今天的业绩,很多人都坦然,或许艾伦穆斯科在技术上无法编写控制代码、无法设计构架等技术细节,况且特斯拉汽车并不是艾伦穆斯科创始,但是其营销能力恰恰和新能源汽车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个企业。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想要打造自己的电动车企业来与之抗衡,所有人都需要都会首先怀疑其针对电动车营销运营能力?当然,北汽新能源股份也不例外。
我们看到了一汽红旗打造的高端车辆的困境、看到了奇瑞观致打造中高端品牌遇到的瓶颈,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模式仍然面临同样的境况,这些境况或许是其最大的瓶颈。
汽车品牌也好,汽车产品也好,想要取得相应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东西,就是如何满足能够让自己满足一些人的需求,从而让这些人追捧成为自己生存的根本,成功的企业或许不想如何去动辄改变这个社会成为乔布斯等人,但是生存却是绕不开的问题,北汽新能源股份,想要完成自己电动车的B级、C级高端车的打造,是否也在这个层面准备充分了?谁去打造?针对官群体还是针对富群体?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否则两万辆的目标很难实现。
第三、北汽从技术上如何与特斯拉竞争?
徐和谊认为,特斯拉Model s在技术等各方面都还存在这一些问题,商业模式离不开支撑的基础,这个基础便是技术,我们看到特斯拉汽车出售两万多辆车辆,但是出现了五次火灾,虽然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但是不得不承认,热管理技术等诸多公众了解或者不了解的情况仍然威胁着新能源汽车的公信力,这点同样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比亚迪汽车或许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回顾一下北汽新能源股份技术层面,媒体主要报道对象是该公司的定位,并没有针对技术进行深刻的追寻,关于即将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性能上也仅仅谈到了“300公里”的续驶里程,事实上,这些只是说明电池容量的大小,这些和驾驶性能、舒适性、单位容量车重等主要性能参数没有“半毛钱”关系。
再就另外一个核心部件电机的情况,着重谈到了“北汽与韩国SK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电池企业‘BESK’,还将与西门子合作,共同生产车用电机。”这个方面固然值得期待,但并不能证明这些给予“高端电动车”性能有着必然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来讲,如何去支撑自己定位的高端,技术领域或许更多的投入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