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供暖季。每年此时都是天然气供应最紧张的时期,而今年,各地为了治理大气污染,纷纷实施煤改气,这使得今年或将面临史上最严重的天然气供应缺口。
需求大增,今冬天然气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
“缺口如此之大,说到底还是需求增长太快,生产一路快跑还是跟不上需求。”国家发改委一位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其中缘由。
尤其是今年,在大气治理“国十条”的推动下,各大城市纷纷出台城市气化规划,实施煤改气工程,此举直接拉高了天然气需求。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从去年供暖季后开始煤改气,一共改造了189个小燃煤锅炉。煤改气之后的第一个冬天,全市天然气需求量最高峰时达到1700万立方米/天,而在煤改气之前,这个数字不过500万—600万立方米/天。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全面淘汰燃煤小锅炉,改用天然气。北京市要求,从今年开始到2017年,将全面实现电力生产燃气化,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锅炉煤改气。天津市要求今年对城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清零”。去年京津冀三地燃煤总量达到3.73亿吨,而今年这些燃煤都需要大量的天然气来替代。
开源节流,石化企业停产减产保民用
为了保障供给,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求中石油等能源企业努力开源,增大供给量;另一方面,要求压减工业用气,确保居民用户不断气。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生产的增长幅度相当惊人,到2012年已经增加到1075亿立方米。为了保证今年冬季供应,中石油的长庆、青海、四川、塔里木等主力气田的生产任务,在年计划的基础上又平均加码了3%。
中石油还在加紧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障在冬季供应最紧张的时候作为应急之用。继6月西南油气田公司相国寺储气库投产后,7月,中国最大的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在新疆成功投产,目前已累计注气12亿立方米。
此外,中石油等企业还加大了国外采购液化天然气现货力度,以缓解国内用气压力。
在压减工业用气方面,各地力度也相当之大。11月12日,沧州大化发布公告称,按照“保民用,压工业”的原则,该公司的天然气供应将被暂停。河南的中原大化也将从11月20日开始停工80天。
工业限气也直接波及中石油自有企业。乌鲁木齐石化、宁夏石化、塔里木石化和兰州石化等企业已率先开始压减用气量。据介绍,乌鲁木齐石化的供气量由原来的250万立方米/天,下调至150万立方米/天,其化肥二厂甚至已全面停产。
尽管如此,今年天然气供应的形势仍不乐观。有咨询机构分析,随着天气转冷后真正进入冬季供暖高峰期,城市中小工业用户停气,或者出租车排队加气的现象仍难避免。全国范围内的化工厂、工业和车用等用户可能会被限气,限幅将从20%、40%开始逐步抽紧,如果遭遇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限幅或进一步加大。
专家提醒,各地煤改气需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进度
面对今冬明春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业内专家普遍呼吁社会各界要理性看待。由于中国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而要破解气荒难题,必须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共同发力,并充分运用政策和价格杠杆,缓解压力。
在供应方面,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大储气库建设,削峰填谷是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的储气库容量仅23亿立方米,不足年消费量的2%,远低于国际平均10%—15%的水平。而且,储气库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天然气季节调峰,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城市应急储备和国家战略储备,因此国际上的储气库建设大多由政府主导。有专家建议一些用气需求量大的城市可以自建调峰用的储气库,用于冬季供应紧张时的月度调节。
在需求方面,专家则建议在目前天然气供需矛盾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工业企业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产和停产检修时间,争取错开用气高峰。而对于煤改气,各地则要量力而行,合理安排进度。如果过于集中,势必加重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