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就“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很好
余欣荣说,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形势很好。去年粮食总产和单产都创了新高,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去年进口总量约1亿吨。进口总量中70%以上的是大豆,达到了7140万吨。谷物的进口量只有1952万吨,仅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3.2%。其中,玉米和小麦进口量都是下降的,只有大米及一些工业用粮如高粱、大麦有增加。他分析说,粮食进口主要是因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另外,国内粮食需求多样化日趋明显,不是简单的仅仅满足于口粮,工业和其他用粮也在增加。
“对实现饭碗里面主要装中国粮这个目标,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余欣荣说,今后粮食安全会突出“两保”,做好“两提”工作。“两保”,首先要保护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成为一个受尊重、能致富的职业;其次,要保护好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两提”,首先是要提升粮食基础保障的能力,守好耕地红线,把永久基本农田规划好,并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做到藏粮于地;同时,要提升科技的支撑能力,加快现代种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实现藏粮于技。
农业调结构突出保生态
针对《经济日报》记者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问题,余欣荣表示,我国农业虽实现了连年丰收,但在生产方式、农业结构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农业自然资源已经到了严重透支的地步,农业到了需要减压减负的时候。所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到重要位置。
余欣荣表示,在调结构中尤其要突出保生态。农业部将在全国迅速启动、持续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的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建立包括农膜处理、粪污处理、地膜回收的机制;探索农业用水最低保障红线制度,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这次转方式、调结构,是国家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兼顾生产、市场、生态等多种因素做出的决策,不是被迫转,而是主动转。我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使得调结构有更大的回旋余地,以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推动农业从拼资源消耗、拼化肥农药投入、拼生态环境转到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集约、节约和创新上来。”余欣荣说。
据介绍,调结构既要优化种养结构,加快畜牧业发展,还要优化品质结构,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在调结构中,农业部将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农业的力度,启动全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继续推进种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大粮食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开展主要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
慎重推广转基因
余欣荣还回应了国外媒体对于转基因问题的提问。他说,农业部对待转基因问题的态度是明确的:一是在研究上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占领农业生物科技的制高点;二是推广上慎重,做到确保安全;三是管理上依法。
“当前,人们对转基因有疑虑和争论,从人类科技进步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正常现象。今年中央提出要加强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我想,随着科普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公众的疑虑是可以逐步减弱的。”余欣荣说,转基因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新技术,诞生的时间还不长,社会对它有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转基因是新技术、新产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我国是农产品的消费大国,人多地少水缺、水旱灾害频繁、病虫害发生率高,为了保证主要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这就包括在转基因这项高新技术上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据悉,目前,我国只批准了转基因的棉花和木瓜的商业化种植,还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商品化生产。今后,农业部将遵循“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推进步骤,慎重地进行推广应用。同时,中国政府始终坚持转基因的信息公开,对凡是涉及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评价标准、审批结果等信息都进行了公开。当前,农业转基因的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有序,总体可控。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签的标识》标准,依法对转基因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类作物的17种产品实行按目录强制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