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未来的汽车,相信大家脑海里第一个闪现的词应该就是“智能”两个字,可要说起“智能”的定义,什么样的车子才算是“智能汽车”?这样的问题,估计十个人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触屏控制”、“语音操作”、“全景视角”、“实时路况”、“无人驾驶”、甚至“上天入地”等等。但这些只在科幻电影里才能见到的“智能汽车”仅仅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里吗?
有人说,未来的智能汽车是一个有着四个轮子的智能型手机,也有人说智能汽车能上天如地到处跑……但无论怎样,这些都只是人们的想像,以目前汽车业的发展看来,就连汽车的自动驾驶都还 未 能 达 到 商 用 标准。究竟何时才能完全实现如科幻电影里那样的智能汽车?现在谁也说不准。但就目前汽车业发展势头来说,还是不少公司开始朝着汽车智能化方向努力了。
例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斯洛伐克 AeroMobil 公司研发 的 陆 空 两 用 型AeRomobil3.0 智 能飞行车。据报道,这款汽车在今年 10 月 29日,奥地利举行的“先锋节”上一经推出便试飞成功。而且该车已计划在2016年交货使用。
无论如何,正因为有许多这样超前公司的不懈努力,智能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的日子将指日可待。
触控操作
大洋彼岸的 Tesla(中文名特斯拉)忽然引起了大众们的兴趣,但是好像大家只关注到了它“烧电不烧油”这一点。在买得起车养不起车的今天,毫无疑问,特斯拉外表酷炫,靠电力驱动着实是一大亮点,但其实它真正的卖点是在“智能”上。就眼前来说,且不说与电动汽车配套的充电设施还不够完善,就充电需要半小时,满电只跑350公里这点来说,其实特斯拉并不好用,但是从其前卫的设计理念,或许我们能从中“嗅”到未来车型的味道。
中控台的改变是特斯拉带给驾驶者最直观的“未来”感受,原来驾驶者所熟知的各种按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科技范儿”十足的触摸屏。通过这块触摸屏,驾驶者可以完成包括最基本的导航、听音乐、调整温度、调整座椅位置,甚至还可以实现上网冲浪等功能。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手机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发展为智能数码产品的过程,国外一些汽车媒体在试驾之后,无不发出“它让我想起第一次使用iPhone时的感觉。”
而在科幻大片中,那些将整个前挡风玻璃用作触摸控制屏的汽车,目前还没有听说哪家汽车生产厂家已经实现。不过,我们却能从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4》中找到它的身影,当阿汤哥 开 着 宝 马VisionEfficientDynamics概念车出现时,相信不少观众都会为其惊艳的外观眼前一亮,这辆仿佛来自外太空的交通工具赤裸裸的抢走了男女主人公的风头,同时强大的车内操作系统无疑成为了阿汤哥顺利完成任务的有利保障。
语音操控
说到汽车智能化,记者不经想到电影《2012》中,俄罗斯大亨卡尔·安胡瑟声控启动宾利轿车的情节。但在实现中,这种汽车并非只是电影编剧的想象,福特、宝马、通用等汽车制造商正在着手让汽车变得越来越“听话”。
早在2011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开发出了出汽车语音智能系统“同步”(Sync)。这一系统随后进入英国,并安装在多款畅销“福克斯”上。据英国媒体之前报道,美国过去几年已有数以百万辆福特车安装了这一系统。先前它能听懂100个单词,现阶段却掌握了19种语言中的1万条指令。“同步”与卫星导航系统结合,可以回答驾驶者的常见问题,如“加油站在哪儿?”“最近的洗手间在哪儿?”以及孩子们坐车时常问的“还有多远?”等等。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同步”还可以识别出事地点在的具体位置,并使用用当地语言拨打报警及求救电话。
实时路况
如果说一台车能实现实时路况,相信受够了早晚高峰的众车主都要欢呼雀跃,而这种亲民的智能设计正在实现当中,随着“车联网”从概念到实施,车子与车子之间的交互也能更好的体现,未来的某天,如果你堵在了哪条路上,只要将路况信息分享以后,其他车子都能收到该条信息从而提醒其他车主。
不知道大家平常在用车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场景:在变线超车特别是超车道向右变线的时候,明明从后视镜中看不到后面有车辆尾随的,但就在压线准备变线的一刹那,一辆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汽车从侧面突然呼啸而过,并惊出驾驶员一身冷汗?而这,就是“实时路况”智能化的另一项“智能”——盲区辅助系统。为了防范盲点,近些年很多汽车厂家都有在车内装载各式各样的盲区监测系统,试图通过机器的眼睛代替人眼去警惕未知的风险,蒙迪欧BLIS盲区监测系统就是众多产品的佼佼者之一。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外部车辆在进入本车辆一定范围区域时,就会被受到监控,并由系统判断两辆车的距离,无论该车是否位于盲区,无论驾驶员有没有打转向灯,位于外后视镜处的一个小圆点指示灯就会发亮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如果驾驶员这时候需要变线,看到外后视镜小圆点亮起黄色警示。
无人驾驶
智能汽车的终极目的或许就是实现无人驾驶了。施瓦辛格主演的《第六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电影一开始,一辆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通过声音指令,自动选择行车路线,送两位飞机驾驶员上班的画面至今让记者历历在目。而在现实中,谷歌已在多年前实现了电影中的想象部分。而就在前几天,第七届广东工业设计活动周上,首部国产无人驾驶汽车也正式亮相。无人驾驶的功能有多强大?只要设定好系统,驶驾员就可以完全“解放”了,不用理会任何驾驶的事情,可以在车上睡觉、看书、看电视,也可以将座椅旋转360度,和后排的乘客聊天、开会、打牌……该车可以自动识别道路,避让障碍物。据传祺witstar 研发人员介绍,“从技术上说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们在测试的过程中,曾在行驶的该车前突然扔了一只雪糕筒,车马上就停下来。”
研发虽然已经成功,但是量产上市依然有很大的问题,面对复杂的路况,怎样提高车子的反应速度是一大难题,国外有专家就无人驾驶曾经发表过意见,在车子出现状况时,就现阶段而言,车辆从无人驾驶状态切换为人为控制,需要大概十秒的时间,而在行车过程中,这十秒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
“智能汽车”同样有风险
在去年召开的拉斯维加斯黑客大会上,美国两位网络安全人员演示了如何通过黑客手段,远程控制正在行驶的丰田普锐斯和福特翼虎。他们的软件技术可控制方向盘,令车辆自动加速或突然刹车,也可让刹车立即失灵——不管司机如何踩刹车,车辆都会继续前进,直到控制者下达指令,这辆正高速行驶的车才会停止。
而搅动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特斯拉,更是成为全球相关技术人员破解的对象。今年3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黑帽安全会议上,一位网络安全顾问宣称,通过针对特斯拉Model S进行的研究,发现该车安全系统存在数处设计缺陷,不过车辆主要系统并未找到隐藏的软件漏洞。7月,360公司称首次发现特斯拉应用程序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借此远程控制车辆,操控开锁、鸣笛、闪灯、开启天窗等。而到了10 月 24 日 的 极 棒(GeekPwn)大会现场,已有研究团队展示最新成果——全球首次攻破特斯拉。
清华大学汽车系教授张剑波这样说过:“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存在黑客攻击,人们也不会拆除互联网,智能驾驶是汽车技术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现在要做的是,充分吸取互联网上的经验教训,让汽车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