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江苏省“三秋”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在盐城市最大的客运枢纽——射阳县汽车客运总站,人流量整体平稳,没有明显增加。车站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近年来,“三秋”返乡人员呈逐年下降趋势,曾经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在今年已经基本看不到了。但是没了足够的人手,秋收的事情又有谁来干呢?
来到田间,笔者看到已经收割完毕水稻地里还飘荡着阵阵清香。机手老王告诉笔者,附近这几百亩地的收获以前全村上百号人光是收割少说也得2到3天,而现在由几台机器、三五个人一天不到就干完了。
射阳县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数十万农民工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农机推广应用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补贴幅度不断增强,许多农民购置了农机具,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收获效率。秋收以来,全县共有各型收割机2000余台投入秋收工作,共收获水稻面积110余万亩,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再也不需要那么多壮劳力下地劳作了。据统计,2009年至2014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从70.26万千瓦发展到109.25万千瓦,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达6.3万人。
江苏省耕地690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让农民一家一户购买农机,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常州市溧阳海斌农机合作社是常州市唯一一家获“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示范点”称号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全社共投入收割机10台,拖拉机11台到秋收工作中,十来天内共抢收水稻6000余亩。”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斌说到,“这要在以前,光是收割同样面积的水稻就需要上千人花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而今年,我们全社总共24个人也是十来天就干完了”。
此外,海斌农机合作社还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100人,让1662名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合作社把农机户联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采用合作社管理形式,减少了过去那种你争我夺、降低作业质量等不良现象,和谐农机逐步彰显。
常州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省前列,2013年水稻平均亩产达642公斤,粮食单产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在92%以上,处于全省前列。农业机械化不仅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粮食品质,减少粮食损失。农户们经过计算,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每亩按600公斤单产计算,每亩可减少稻谷损失18公斤左右,按1.4元/公斤计算,每亩可为农民增收25.2元。不仅如此,机械收割还可实现免落地脱粒,减少杂质,防止霉变,提高粮食品质。采用机械收获后,作业效率与人工相比提高100倍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提高,农机增收节支效益明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江苏省南通市从2012年起探索开展了“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全称经营,收益协商共享”的“全托管”经营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了社会转型期农村“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突出问题。圆了许多老弱病残力不从心,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的农民的“种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