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王宇、王晓芸)记者日前从农业部获悉,我国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取得重要进展,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正加速注入农业领域,传统农业改造成效显著。
根据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2012年示范区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到51.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方式已主要依靠现代设施和机械作业,物质装备条件加快改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比重分别达到49.6%、40.6%,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已初步实现专业化、合作化。
报告指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2012年,153个示范区耕地总面积2.46亿亩,粮食总产量2450亿斤,农牧渔业增加值7748亿元,以占全国13.1%的耕地产出了20.8%的粮食。示范区平均粮食单产468公斤/亩,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2.4%、25%、34.1%,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测评报告,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14个县(市、区、垦区)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分别是北京市顺义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太仓市、昆山市、无锡市、东台市、沛县、徐州市铜山区、苏州市相城区,浙江省慈溪市,新疆呼图壁县以及黑龙江垦区、宁夏农垦、新疆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