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暑假,校长们却没放假。昨天锦江区近50位中小学校长就当起了“学生”,参加校级干部培训,讨论校长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这次的主题,是如何将学校的课程建设得更有特色。记者从培训中获悉,成都各中小学在培育特色校本课程上,已是花样频出:做美食、组装机器人、活字印刷术、生态探究、气象播报……现在的课堂,早已不是只充斥着“语数外”的单调课堂啦!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
上网“抢课”,学做美食
培训现场,七中育才学道分校一张“巧手做美食课”的照片让大家眼前一亮:一群孩子围着一盘清炒茄子争先尝鲜,好不热闹。这是该校50多门校本课程的一个,而为了打造这门“巧手做美食课”,七中育才学道分校专门开辟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小厨房。走进去一瞧,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仅有电磁炉、炒菜锅等器材,川菜必备的作料花椒、豆瓣、盐、芝麻、姜、大蒜等一样不少。副校长蒋玲说,这些都是学校自己采购的,加起来就几千元,初中生们偶尔还能去每班“承包”的小菜园里摘蔬菜,虽然那些茄子、西红柿可能“长得不好看”,但这并不影响小厨师们的积极性。而老师们则可以“竞争上岗”、发挥特长,主动承担美食课的任务。
现在,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已经积累了50多门校本课程,为了让学生们有序挑选心仪课程,学校开发了一个类似大学选课系统的网上平台,“每个学期能选两次课,我们规定在前两年,每个学生必须选课,一共就是8门课。”每次选课时间定在晚上8点,但其实7点左右,学生们就端坐电脑前痴痴等待了,因为每门课都有人数上限,若不手疾眼快,就会跟心仪的课程擦肩而过。
泡桐树小学:
探索土壤生态 自建生态水循环系统
生态探究小组在这里是最为特别的,根据兴趣爱好,全校3-6年级的同学都可以选择是否参加,每周一节课,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体验神奇的生态世界。例如,教土壤生态时,孩子们会收集学校里的餐厨垃圾、杂草,把它们装入堆肥盒中,每周观察2次,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观察、记录这些垃圾的变化,三个月后,这些垃圾居然神奇地变成了极富养分的“土壤”。学生们还自建了一套生态水循环系统,通过在滤水层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实现雨水过滤,最终成为鱼儿们畅游的好水。
草堂小学:
学活字印刷 研究胶泥字块的制作
草堂小学去年起联合杜甫草堂博物馆开设了“活字印刷”这门课。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挑选字块,组成自己想要印刷的优美句子,然后拿着蘸满油墨的毛笔,在活字印刷模板上涂抹,再将宣纸轻轻覆盖上模板,用滚筒在宣纸上来回滚动,一篇自制的印刷品就成功了。兴趣浓厚的同学还可以跟着老师研究胶泥字块的制作。这门技术已成为不少同学的小技艺,在家里的客厅和卧室里,都贴有他们的印刷作品。
成师附小万科分校:
组装机器人,走向比赛台
选零件、组成机器人、编程控制它、带它参加全国比赛……这种炫酷工程学,在成师附小万科分校,就算是6岁的小朋友们也可以学。拼装机器人,拼出的东西千变万化,简单的有风扇、弹力小车,“高大上”的有刺绣机、会盖酒瓶的机器人等,至少要从500多个零件筛选出合适的来组装。高年级学生还能通过编程来指挥机器人完成更高难的动作。
七中初中附属小学:
设德育“银行”,奖罚“七小币”
学校设立“银行”发行“七小币”,娃娃在成绩、礼仪、品德、卫生等方面表现出色时,老师可奖励“七小币”,由娃娃自己存进银行,而若学生取出“七小币”上交,则意味着他受到了惩罚。银行由学生自主管理,取号、排队等环节一个不落。账户里钱越多,意味着孩子表现越出色,这些钱可兑换小奖品或换得三好学生、优秀标兵等荣誉。
成都金建小学:
中英文气象播报,少不了小小观察家
该校设有标准人工气象观测场,气象百叶箱内安装了人工观测的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此外还有干湿球温度表、浅层低温观测场、大型地面蒸发池等。每天清晨和傍晚,学生们会用中英文播报天气预报。
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汪玲 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