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称将裁员1100人,一个月内已有三家日化巨头宣布裁员计划
新年伊始,进入国内第18个年头的美国彩妆巨头露华浓突然宣布撤离中国市场,这是继联合利华宣布裁员2000人后,日化行业又一次出现大规模裁员事件。露华浓中国昨日就事件向新快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先为其员工解答裁员问题,今日才会对媒体就事件做出说明。日化专家吴志刚认为,露华浓的撤退其实代表着日化老品牌的死去,“品牌熟知度跟消费的关系不再密切。”
欲借裁员重组挽救业绩
在2013年的最后一日,露华浓在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将撤出中国市场。该公司表示,此次将裁员1100人,主要在中国市场,其中940人为通过第三方公司雇佣的美容顾问。
露华浓预计,此次重组计划将带来2200万美元的税前重组及相关开支,其中1000万美元为员工相关开支,其余为促销及清理库存支出。该公司计划2013年12月计入支出2090万美元,剩下的将在2014年计入支出,预计包括退出中国市场在内的重组计划,将使其2014年节约成本大约800万美元。重组预计每年将为露华浓公司节省1100万美元成本。
露华浓透露,中国销售额目前约占2%左右,而且出现持续下滑。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广州本地百货公司,露华浓专柜已收到撤离通知,预计在2月完成撤退工作。
根据露华浓2013年三季度报告显示,亚太区销售下滑3.3%至5890万美元,除去汇率影响销售则增长4.8%。亚太区是露华浓衰退幅度最大的市场,而且主要受到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市场的影响。
其实,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牌之一,露华浓一直都没抓住发展的时机。广东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昨日表示,露华浓撤出主要与其经营不善有关,“这个品牌早就进入中国,但却没有什么投入。在它进入中国时,彩妆消费还未发展起来。后来美宝莲大打广告,它们也没跟上。至于美发用品,品种也非常单一,感觉它们在中国没什么作为。”
露华浓新闻发言人对撤出事件表示,“我们对在中国的机会与投入做了一个评估,结论是退出市场更为明智。”显然,露华浓对市场投入非常看重,在其官方网站上,其目标也指向“盈利性地发展中国业务”。
日化企业频繁裁员
近年,中国市场的日化行业发展迅速,根据公开数据,在2008年到2012年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规模增加了一倍以上。不过,并非所有的日化企业都能搭上业绩“顺风车”,除了露华浓外,去年12月至今,已经有3家日化企业宣布裁员。
以雅芳为例,其在上月也宣布再缩减开资裁员650人,据雅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一季度的净亏损为550万美元,远逊于去年同期3160万美元的净利润;营收为2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7%,其中,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大幅下降67%。此外,联合利华也宣布在2014年底前裁员2000人,其中市场部将裁员超过800名,裁减幅度为12%。
吴志刚认为,露华浓的撤离,从表面上看,是领导层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营销、渠道出现问题所致,从深层看,是品牌跟消费者的沟通出了问题,它是一直保持高姿态的日化老品牌逐渐衰退的典型,“老品牌就像是香蕉,任何人都知道,也认识,但现在的消费者需要的往往是榴莲,具有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而以露华浓为代表的老品牌却还在做香蕉产业。除了露华浓为例,像资生堂也一直保持老品牌的姿态,相对而言,欧莱雅、兰蔻在营销上会稍微有活力点。”
■链接
雅芳借"触电"急转型
新快报讯记者陆琨倩报道在露华浓宣布撤离中国市场之际,一直在国内谋求出路的雅芳近日高调宣布“触电”。雅芳中国总经理林展宏表示,拓展电商领域是雅芳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的又一战略。记者了解到,由于“贿赂门”事件发酵,曾经一度业绩飞涨的雅芳近年在中国的发展停步不前,降低产品价格、调整营销渠道成为了雅芳中国“自救”的主旋律。
据介绍,自2013年12月25日正式上线,至今数日内,消费者访问量已经达到数十万次,雅芳中国近日正式宣布接入天猫商城。林展宏表示,“作为传统零售渠道的必要补充,未来,电商渠道将会是雅芳重要的零售渠道之一。”据了解,雅芳还计划每季度在天猫旗舰店首发新品。
事实上,“触电”只是雅芳中国从直销转向零售业务其中一个举措,自2012年下半年起,针对零售策略采取了系列措施,雅芳中国推出第五代雅芳专卖店形象升级计划,在官网上线雅芳线下专卖店,增设零售渠道营销组和业务拓展组,以求加快拓展零售业务。